A03

“一把刀”巧治顽疾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形成特色 版次:A03  作者:  2023年06月20日  

术前病例讨论

罗忠平在操作实施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手术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丽 通讯员 李莉

70岁,男性,病程10余年,左侧嘴角旁反复疼痛,每次发作毫无征兆,疼痛呈电击触电样感觉;

82岁,女性,病程10余年,右侧颜面部因洗脸、咀嚼、吹风等原因发作疼痛,疼痛感呈烧灼样,难以忍受;

66岁,女性,病程14年,左侧颜面部无明显诱因发作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牵扯样;

75岁,女性,病程半年余,右颜面部反复疼痛,每次发作,颜面部至上唇呈针刺、刀割样疼痛;

……

翻看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病例记录,像这样病程时间长,颜面部发作不明原因疼痛的患者还有很多。除此之外,颜面部长期反复发作不自主抽搐的患者也不在少数,有的病程甚至长达20余年,虽然相比前者没有疼痛感,但是频繁的面部抽搐导致正常容貌扭曲,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人际交往,甚至会让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同样让人痛苦万分。

为了人民的健康,敢于挑重担,勇于破难题。自2013年独立开科以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科主任罗忠平的带领下,医护人员勤学苦练,精进技术,科室不仅发展成为湖南省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更建设起了郴州市脑膜瘤诊疗及显微手术研发中心,成为我市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主委科室,显微、微创、介入手术及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实力达到国内一线城市医疗水平,科内开展的多项技术稳居全市领先地位。如今,凭借着精湛成熟技艺,罗忠平及其团队被誉为我市神经外科治疗领域的“一把刀”。

颜面部不明原因疼痛 实为三叉神经痛

“不怕你笑话,因为得了这个病,我已经大半年没有刷牙了,一刷牙就会引起左侧脸颊难以忍受的疼痛,平时也只能吃半流质饮食,一碗稀饭要吃上一小时才能吃完。”69岁的王阿姨被病痛折磨得心生无奈。

罗忠平告诉王阿姨,这个让她难以忍受的疼痛就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根据有无明确病因,分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由大脑内外的器质性病变引起,三叉神经附近发生肿瘤、炎症或者外伤,可能压迫或损伤三叉神经,引发疼痛;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则无明确病因,它会被一些特定的动作引发,一些面部随意运动比如说话、刷牙、洗脸、咀嚼、吞咽等动作,尤其是进食过冷或过热的食品,甚至触摸面部的一些敏感点就会引起疼痛。而这,也就是三叉神经痛的一个显著特点,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发作。疼痛一旦发作,痛感千变万化,有呈撕裂样、电灼样,也有刀割样或针刺样,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因此患者疼痛时异常痛苦。发作严重时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口水的症状,又被称为痛性抽搐。随着病程发展,发作频率增加,疼痛加重,间歇期缩短。也正因此,病人常因恐惧疼痛而拒绝说话、洗脸、进食、刷牙等。而这,也赋予了三叉神经痛另一个名称——“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可以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罗忠平告诉记者,服用卡马西平药物的确可以控制疼痛,但是,长期服用会产生耐药,出现肝肾损害等并发症,而且,这样的治疗治标不治本。

“尽管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确切病因还不明确,但是,绝大多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其实就是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区被小脑上动脉,或者小脑前下动脉,或者岩静脉压迫造成的。所以,我们只要在这两者之间放置一个减压棉垫,来减少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即可达到治愈的效果。”罗忠平说,这种治疗方式就叫微血管减压术,因其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复发率极低等优点,微血管减压术也成了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也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然而,微血管减压术需要进入脑干手术,对神经根部进行减压,没有一定的显微技术操作水平很容易导致脑出血、脑梗、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省内能开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此病的医院屈指可数。为了彻底解决此类患者的痛苦,2017年,罗忠平与科内人员外出进修,成功将微血管减压术带回医院,成为科室常规开展项目之一。

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龄病人以及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罗忠平带领团队又于2019年引进了另一种微创手术方式——球囊压迫术。这是一种只需要在患者嘴唇外三厘米处,扎入穿刺针,在DSA的引导定位下精准到达三叉神经半月节,再导入球囊压迫一两分钟即可顺利完成的手术方式。受益于该手术方式,痛苦了大半年的王阿姨一觉醒来后再也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了。作为补充术式,球囊压迫术因为止痛效果可达90%,恢复快,采用全麻,治疗期间无痛苦,成为高龄患者的首选术式。截至目前,科室实施的手术患者年龄最高者达到90岁,大大提高了高龄患者的生存质量。

颜面部不明原因抽搐 考虑面肌痉挛

颜面部除了会发生不明原因疼痛外,也会出现不明原因抽搐。

这是罗忠平同样可通过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即能彻底治愈的疾病——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阵发性、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之所以能够同样通过微血管减压术解决,是因为大部分的面肌痉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造成神经异常兴奋所致(约80%~90%)。罗忠平介绍说,正常情况下神经和血管和谐共处、互不干扰,但是由于二者紧密的毗邻关系,血管搏动可能会碰到神经,由于神经表面是类似于电线皮一样的髓鞘,长期的接触可能会导致表面的“磨损”,局部因“短路”而“漏电”,诱使眼皮及单侧面部抽动不止。

58岁雷女士,于20年前就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眼睑不自主抽搐,中途予以口服药物、神经毒素肌注治疗,但都是缓解一段时间后复发。如今,不自主抽搐从左侧眼睑逐渐蔓延到左侧面颊部、左侧口角,并开始出现左耳耳鸣、左侧头痛症状。

“雷女士就属于典型的面肌痉挛患者。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病发病症状会逐渐加重。如果她的病还不能得到治愈,到最后,严重者整天不停发作,影响进食及说话,还可能出现面部肌肉萎缩、轻度瘫痪等问题。”罗忠平提醒,出现面肌痉挛,千万不要“放任不管”,一定要及早进行治疗。

如今,通过长期外科临床工作,罗忠平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已经成功为包括雷女士在内的100多位患者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率高达98%以上,无一例出现面神经、听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几乎无出血。这项手术只需要在病人的患侧耳后发际内开一个直径约1.5厘米~2.0厘米大小的切口,在显微镜下暴露面神经根,找到压迫面神经根的血管后,将其游离推开,用棉垫片架桥构筑成“防火墙”,保护神经根不再被“欺凌”,由此使面肌痉挛的进程立即或逐步“踩刹车”。

根据临床上分析,40岁左右的人群尤其是女性,由于激素分泌的变化,加上工作压力逐步增加,更容易患面肌痉挛。罗忠平提醒,一旦察觉到面部出现异常,一定要尽早来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尽早治疗,避免病情迁延。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