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陈莉 王路莎 唐思思
8月的风,吹来红色的军歌。
歌声中,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从保家卫国的哨岗战场,转向乡村振兴的桑梓田园,将部队的实干作风带到农村,把军人的忠诚品格根植基层,走出“戎”归家乡守基层、振兴路上建新功的人生轨迹。
他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是一次怎样的“双向奔赴”?记者走近其中的三位,倾听他们在广袤田野上唱响的建功之歌。
不忘兵之初,当好“兵”支书
长长的田埂纵横交错,水稻、香芋密密匝匝铺开一大片,环抱着的村子就是临武县武水镇太和村。
一阵风过,油亮挺直的稻株、硕大拥挤的芋叶“沙沙”地摇曳着,好似提前奏响了丰收的乐曲。
这样的田园美景虽说日日看,但太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兵却怎么也看不腻。
“这样的好风景,更是我们村的好‘钱’景!”唐兵欢喜地介绍。
景在面上,里头则是唐兵找到自己人生目标并带领村民“逆袭”致富的努力。
1988年,唐兵在这片土地上出生。初中毕业后,他在家待了一段日子,对人生没有太多计划。
有一天,唐兵听到村里的征兵政策宣传,他的心一下子亮了。他立马跑到村委会报了名。
2006年12月,唐兵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某防化团的一名新兵。从新兵到副班长,再到班长、文书,经过军营大熔炉的锤炼,唐兵从稚嫩到成熟,读完了中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又读完了函授本科。
服役五年后,唐兵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创业。他开办公司,一步步打拼,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建材商。
经商致富,不忘乡邻。
村里有事,唐兵随喊随到:村里要种公益林,他开来公司的货车运树苗;修路缺钱缺工,他捐钱又投工。对唐兵而言,投身家乡发展事业,是责任,更是光荣。
村民将唐兵的能力、担当和热心看在眼里。2014年,唐兵被选为圳上村党支部支委、村委会会计。三年后,唐兵被选为太和村党总支书记。
但刚一上任,唐兵就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才由原太和村、圳上村、建新村三个邻近村委合并而来的新太和村委被县里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村级合并,不仅家大业大,负担也重了。唐兵感到巨大的压力:“连开一个会都喊不齐人!”
唐兵知道,对乡亲们来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他和其他村“两委”成员每天花“笨功夫”一户户敲门、一个个走访,和村民磨嘴皮,哪怕挨骂也得干活。
终于,村民的心结打开了,唐兵听到了村民的心声。
情况摸清后,唐兵连续“三板斧”,将局面逐渐打开。
第一斧,修渠。乌溪坝水渠年久失修,严重影响1700多亩农田灌溉,村民修渠意愿强烈。唐兵反复跑镇里、县里进行沟通,争取到一笔水利专项资金、一笔扶贫专项资金,终于修通了水渠。
第二斧,建路。唐兵通过空心村棚改项目、城乡风貌提质项目等,并把政策、形势和前景掰开了、揉碎了讲给村民听,拆除了100多间危旧房,全新规划了50套宅基地,修通了两条环村路、一条通村路。路修好了,昔日逐渐空心的村子人气回旺,一栋一栋雅苑别墅像新笋般不断冒了出来。
第三斧,治水。针对村民用水难、村里污水横流的问题。唐兵同样通过空心村棚改项目,完成雅梅冲自然村污水管网入村,对全村污水管网进行改造。
这一桩桩一件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为了办好这些事,唐兵记不得去村民家里多少回,跑了镇里、县里多少趟。他还将公司交给了他人打理,个人收入每年至少损失十多万元。
但看着太和村不到一年就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唐兵觉得这笔“买卖”并不亏:“我是当过兵的人,愿奉献、敢担当的本色不能丢!”唐兵说。
干成的事越多,唐兵只觉得浑身越有劲。
2021年开始,太和村盘活荒山300多亩,通过“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油茶产业;集中流转1500多亩土地,实行“水稻+香芋”轮作。
近年来,太和村获得省级卫生村、市文明村镇等荣誉。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20万元。
前头只是序曲,更多的好戏在后头。
唐兵深感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在心里暗暗定下新的小目标——让村民拿到村集体经济效益分红!
唐兵说:“致富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会不断努力,让村民更有获得感。”
站岗新哨位,拼出新业绩
盛夏的阳光照在苏仙区白露塘镇坪田村,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厂房和统一样式的安置房,彰显这里与其他乡村的不一样。
村支书欧树成身姿挺拔,手臂的摆动、步幅的变化还保留着在部队训练时的影子,走在村里的样子看着像是巡逻。
1995年出生的欧树成,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当时的济南军区服役,成就了坪田村家中四代从军的美谈。
退伍转业回郴,欧树成创立了一家物业公司。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公司效益不错。
但出身农村的欧树成始终觉得,建设美丽乡村,服务农民,实现乡村振兴才是他的梦想。
2018年5月,他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竞选坪田村的村干部,并于2022年7月任坪田村党支部书记一职。
“一个村里总要有人来牵头,老支书60多岁了,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了,我觉得我该站出来。”欧树成说。
带着一腔热血,欧树成投身农村工作。但此时的欧树成并不清楚农村工作是什么,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无所知。
而这位“三农”新兵,为了能把村里的事情做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把自己的时间全留给坪田村。
“我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我请人管理公司一个月给别人开工资5000多元。”欧树成笑着说起这明显“亏本”的买卖,对自己的“入不敷出”丝毫没有怨气。
坪田村地处郴州高新区的核心,是高新区内落户企业最多的村。经历了征地拆迁,坪田村村民们搬进了楼房,由村民变成居民。
但转变,并不容易。
创文时,他到村民家中做工作,提醒村民把房前屋后卫生打扫好,把农具收拾好,不要乱堆乱放。
原以为村民会积极配合,不想村民却反问:你让我把东西放哪?
这一问,让欧树成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部队,欧树成习惯了令行禁止。退伍后,生活工作都保持着军人作风。本以为让村民把自家卫生收拾好是件简单的小事,没想到会碰壁。
思来想去,欧树成帮村民找好了放农具的地方,再去沟通。没想到,事情办成了。
“我总结经验就是,你要站在村民的角度替他们考虑,实实在在地帮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指挥他们。”欧树成说。
摸索出门道后,欧树成一扫有劲没处使的阴霾。
面对村集体经济发展不顺的状况,他想方设法,全面清点集体资产,对闲置和低效使用的房屋进行出租,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
同时,欧树成积极和上级部门对接,希望相关规划能尽早确定,为村里今后的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为了让村民们日子过得更好,除了推荐村民到园区的企业工作,欧树成自己的公司还吸纳了50多位村民就业。
“能帮村民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会有小小的成就感。”欧树成说。
几年的磨炼,欧树成成了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但他心中总憋着一股劲。
坪田村拆迁,所有村民全部安置到位,唯独村委会办公楼没有新建,村委至今还在临时板房内办公。
每次村里开村民大会,总会听到村民们说村里连个像样的村委会办公楼都没有,这让欧树成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希望能在我的任期内把村部建好。”欧树成说。
农旅+军旅,创业有军魂
大雨过后,嘉禾县普满乡西山头村的山上,到处散发出浓浓的绿意,一名身穿迷彩服的青年男子正在山上的桃树园中,逐棵查看桃树的长势。
这位青年男子就是1984年出生的章志方,嘉禾三汇生态农场总经理。
在此之前,章志方是一名军人,入伍16年,他凭借勤学苦练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在先后斩获武警部队优秀人才三等奖、优秀值机员、技术能手、十大标兵士官等殊荣的同时,个人还荣立三等功3次。
“按照你的履历,你转业后完全可以选择一家比较好的单位,为什么会选择自主创业呢?”面对许多朋友的不解,章志方从容一笑:“我是农村孩子,所以想试试创业,带动周边更多百姓致富,何况我在部队接受的教育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是军人的宗旨不能变。”
始终放不下“军”字情结,让章志方的农场尤其注重开发“农旅+军旅”板块。他结合自己所学,聘请一批优秀的退役军人成为教官,将拓展训练、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内容在基地里铺开,建设起近26000平方米的军旅项目,集拓展、体验、训练于一体。
如今基地已具有功能完善的办公、会议、餐饮、停车条件,是一家集农业产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今年,章志方还在农场内打造了一个长征实景动态体验园,目前正在最后的设备调试中,即将向游人开放。
章志方介绍,长征实景动态体验基地项目以大型实景山水为沙盘,采用传统红色影视的布景手段,借助高仿模拟互动武器装备,配置高科技的遥感声光电技术,把红色故事搬到场地上进行360°立体还原再现,通过全景720°上下左右无死角的空间互动感应,让每个参与者当主演穿越其中,实景感受。
而项目周围,还有200亩水果园,香气四溢,让游客尽享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当下,正值农场的“阳光玫瑰”青提上市期,章志方每天都要盯着工人们采摘、包装,然后装箱销售。“销路很火,基本上供不应求。”章志方表示,今年几万斤的“阳光玫瑰”基本不愁销路。
“对于农产品,我们一直坚持走绿色、生态、健康之路。”站在一排排相连成片的葡萄架中,章志方介绍,公司在充分了解当地土质特性和气候条件后,才决定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水果。
如今基地里种植了600多亩柑橘类,100多亩、7个品种的葡萄和其他各类水果。农场的欣欣向荣,为周边农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我是真心感谢章总,是他给了我一份稳定的收入。”雷天保曾是普满乡板贝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章志方把他安排到公司担任柑橘组组长,一年下来,他的收入有近5万元。
自2015年以来,三汇公司先后帮扶贫困户639户脱贫致富,安置退役军人23名,安排贫困户就业12名、残疾人就业3名,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多户。
“接下来,我们还要打造1个红色影视城以及1200平方米的大型游客接待中心,总投资预算9.5亿元,预计一期投资2000万元。”在章志方心中,他的“农旅+军旅”图景正在西山头的土地上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