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宙南
他一身唐装,一口浓重的资兴塑料普通话,以“百年恩怨三杯酒,千秋历史一袋烟”的悠闲,缓缓走上抖音舞台。他像茶楼说书先生,又像月下禾坪摇着蒲扇的一名智慧老者,古今多少事,都在他的笑谈中。他的抖音,有文化内涵,有历史底蕴,有故事情节,有人物走动,一开场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他的名字叫段辉光。
辉光说古,也就半年时间。各类古事从他嘴里源源不断而出。红色故事,风狂雨暴,浪滚波飞;民间传说,出自本土,神乎其神;凡人逸事,妙趣横生,连接地气;移民故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文史文物,知识丰富,受益良深。
辉光讲起红色历史,时而一脸凝重,时而眉飞色舞,情节起伏,引人入胜。资兴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红旗漫卷,风雷激荡。毛泽东,一生难忘龙溪洞;朱军长,铁马金戈布田村;流华湾,一声惊雷震天地;彭公庙,战旗舞向井冈山。本地革命历史人物,曾中生红军名将写兵书,曾希圣长征路上建奇功,曹里怀湘西剿匪惊敌胆,谭政文钢铁卫士护京城。这些历史,这些人物,辉光满面红光,一路讲来,如江河奔腾涌起巨澜,如长空激荡卷起风云。听众听来,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史诗在眼前展开,一个个英雄豪气十足地在历史画卷中重现。
辉光讲古,大到资兴两大搬迁,小到百姓家庭小事,无不涉及。各种人物一经从他口中讲出,便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鲜活。段廷珪的知识渊博,德才胸怀;程子楷、曹向经两位抗日英烈的民族气节,英雄气概;李尽萱、谢森田勇猛杀敌,豪气冲天,莫不在听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辉光讲古,很有讲究,他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挑选出资兴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中最有特色的人和事来讲,满足各个方面听众的需求。他口中的旧市古塔、蓼市古街、县城两度搬迁、州门司的来由、资许铁路的修建、毛泽东思想万岁标语的故事、千年半都碑记等等历史故事,让人怀旧之情油然而生。一些闻所未闻的传奇人物、传奇故事,让年轻人也发出“啧啧”之声:原来自己的家乡也是产生过这么多美好故事的美丽地方!辉光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往往还要加点盐、添点味精、调调口味。如讲资许铁路,他就穿插了一段有趣而又幽默的调侃,当广东老板问起我们资兴有多大时,一个干部说:“多大?我们市下面还有青市、汤市、旧市、蓼市、木市、兰市、彭市七个市,还有唐洞、木市、湘红、三都、鲤鱼江五个火车站!”外地人听了,一脸羡慕;资兴人听了,哈哈一笑,连说“有趣、有趣”。
最近,听辉光讲了唐洞机砖厂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驻队干部的故事,又觉得辉光讲古有了新的手法。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资兴作为郴州境内重要的工业区,既有名重湖南的资兴矿务局、鲤鱼江电厂、东江水泥厂、磷肥厂、东江木材厂这些大中型厂矿,也有唐洞机砖厂、资兴水泥厂、氮肥厂、酒厂、七里煤矿、高桥煤矿几十家县办企业。他们曾为资兴的发展、资兴的财政撑起过一方天地。辉光捕捉到了资兴人的情感,首讲唐洞机砖厂,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在那些厂(矿)长和退休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当年的创业者听着听着竟热泪盈眶。
一股回忆当年历史之风迅速吹拂开来。唐洞机砖厂原有的干部职工已开始行动,组织撰写回忆文章,许多温馨而珍贵的记忆跃然笔端。他们还筹划着要出一本书,展现当年艰难的创业历程、曾经的兴旺辉煌以及温馨多彩的职工生活。
讲述当年公社干部驻队的故事时,辉光很注重生动性、真实性。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那段历史、那些人物比较熟悉,讲起来就更加顺畅了,更有地方特色、农村风味了。他讲的干部同志每个月要在生产队住20天,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吃饭交一斤粮票两角钱,那是千真万确的事。他讲干部同志与农民一起双抢,踩打稻机那段,更是讲得生动至极,很能打动观众。他说干部同志踩打稻机踩得飞快,发出“嘎隆嘎隆嘎隆”的声音。一个女青年形容,“他踩打稻机发出的声音就是‘干部干部干部’”,引得田洞的社员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