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移动云朵的人 版次:A03  作者:  2024年04月21日  

□ 李国华

曾环健老师退休了,这是3年前的事情。30余年前,曾老师为我们东江师范54班上美术课。言及曾老师,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曾老师高中毕业后,被安排在711矿自来水厂做临时工;1980年12月在矿三工区当了一名井下工人。

711矿创建于1958年5月31日。这里是我国最早发现、勘探并建成的一座大型铀矿山,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铀原料,被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

曾环健在三工区下井,同班劳作的还有四人。因为喜爱绘画,他经常帮助矿里或工区出墙报搞宣传。

两年后,曾环健考入了郴州师专美术系。从此,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伴随他的从教生涯。

面对曾老师,我时时产生一种“眩晕”感。因为,我对写字的章法与绘画的结构一直不得要领,每逢上书法课、美术课,总会忐忑不安。

曾老师擅长中国画写意山水,在他的笔下,山水承担了他许多难以名状的内心起伏与饱满的情绪。他经常带我们到学校后面的山林和附近村庄进行野外写生。

“三十多年过去了,我没有换过单位,因为我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热爱我们的学校。从宜章到资兴,再从资兴到郴州,宜章师范、东江师范、郴州师范、湘南幼专,学校的校址在变,校名在变,我的心一直没变。”正如曾环健老师自己所说,“我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学校和学校一起成长,注视着学校的不断壮大、兴旺。”

曾老师当年是青年教师中的教学骨干,1995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一等功,1998年当选为中国教育工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跟他同一年进校的老师,要么提拔当了领导,要么拿到了教授职称,要么早就下海捞金去了,可他直到退休依然是讲师职称,亦无半点官职。在他的心中,艺术可以吞吐一切。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伸手向组织讲条件,更没有找领导要待遇。他把过去归零,重整行装从头越。

什么是教育?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摇动、推动、唤醒,这三个词非常诗意地表达了教育的本质。

黑板、画板、白板,有板有眼。粉笔、毛笔、画笔,心正笔正。曾老师一如既往地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责任田,与时俱进一心扑在教学上。他和学生们同在“一张网”上共享资源、“一块屏”上互动教学、“一朵云”上收获成长。他运用“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共享,为孩子们打开了看世界的新大门。

曾环健和他的同事们,坚守三尺讲台,勇毅前行,只为追随明天的太阳。

虽然,曾环健未能跻身教授队伍,却活出一副磊然风骨。“虚名毕竟耳边风,梦入巢由事一空。”面对曾老师,我有无限感慨,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得似此身有好味,阅尽千帆即放翁。

支撑起每一个单位或每一个团体的人,不是舞台中央活跃的那一个主角,而是主角旁那一群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配角。

三尺讲台,方寸之地亦有天地之宽。“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可以有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时间的力量,让未来的日子颗粒饱满。再平凡的事,我们只要专注于斯,长久守下去,终会在静悄悄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目送着曾老师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他慢慢消失在小路拐弯的地方。他用背影告诉我:读懂自己的心,才能守住当老师的心。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