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黄军朵:12年为60多名“迷途者”寻亲 版次:A01  作者:  2024年05月05日  

□ 通讯员 李梦湖

在偏僻的桥洞下,在废弃的老楼里,有这样一群“拾荒者”,他们衣衫褴褛,骨瘦如柴,但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个正苦苦寻找他们的家庭。黄军朵,是苏仙区志愿者联合会“温暖回家路 关爱流浪乞讨人员”项目负责人,12年来,他帮助60余名流浪者找到了家。2021年,黄军朵获评“湖南省最美志愿者”,“2022年获评郴州好人”。

“一辈子做善事是我传承的家风”

黄军朵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从记事起,他就看见父亲经常帮助别人,不计回报。无论哪家夫妻吵架,或者缺吃少穿,父亲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去当和事佬,还会把家里好吃的送给更贫困的家庭。小小的黄军朵心里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父亲说:“尽己所能帮助别人,老实人不会吃亏。”就这样,“老实人不吃亏”成了黄军朵的座右铭,也成了他助人为乐的动力。2012年,工作之余黄军朵当起了志愿者。这些年,无论是爱心送考、公益募捐,还是净园环保、关爱抗战老兵等活动中都有他的身影。黄军朵走访慰问抗战老兵900多人次,帮助贫困留守和困难家庭300多人次,疫情防控期间,他组织发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为疫情受困的家庭、机构等赠送蔬菜80多吨、大米10多吨。

2019年冬天,天气寒冷,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黄军朵从郴州市中医医院出来,过斑马线时,看见对面公交站台一位正在候车的老人突然倒下,磕破头,瞬间满脸是血,周围的人纷纷散去,避之不及。黄军朵急忙冲过去查看情况,搀扶起老人,为其擦干满脸血水,并多次拨打救助电话,联系老人家属。在寒风中等待了半个多小时,看到老人顺利得到救助,黄军朵才松了口气。

“看到流浪者我心里就难受”

“老哥您家住哪里?”“您叫什么名字啊?”2021年7月18日晚,黄军朵和志愿者发现一名老人正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通过与老人交谈,得知老人名叫胡某根,今年55岁,是耒阳市白沙乡易成村人。了解情况后,黄军朵迅速买来食物给老人吃,并上传老人的照片到“蜗牛公益”平台帮老人寻亲,同时劝老人去郴州救助站避寒,劝说至凌晨,老人依旧拒绝去救助站,黄军朵便帮老人找了临时休息处。次日寻亲志愿者传来好消息,在耒阳市找到了胡某根87岁的老母亲。20日,黄军朵和志愿者们一起开车将胡某根送回了家,“我还以为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儿子,真是太感谢你们了!”看到走失多日的胡某根,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喜极而泣。

这不是黄军朵第一次助力流浪者成功寻亲。因为常年做志愿服务,黄军朵心思细腻,日常走路、开车都会到处观察有没有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看到骨瘦嶙峋的流浪者,还会自掏腰包买水、买饭给他们。“一有空我就到街上‘巡游’,看看有没有流离在外需要帮助的人。”黄军朵说每天清晨、夜晚他都会往路边桥洞、公园小路看看有没有蜷缩在角落的流浪汉。如果碰到有衣着脏乱、翻垃圾堆的人,他便上前送上一瓶矿泉水套近乎,以便确认对方是不是走失了需要帮助。黄军朵说:“我看到流浪人员心里就难受,只有真情付出才能让‘一群不回家的人’踏上温暖回家路。”

“寻亲靠的是经验、真心和耐心”

“爱心救助 恩情永铭”“寻亲助力家人团聚 大爱善举感动人间”……在黄军朵的办公室里,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段感人故事。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摞厚厚的寻亲笔记。每一页记载的都是一次倾尽全力的找寻,一次跨越千山万水的团聚。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从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到如今的全身心投入都离不开我们的志愿者团队。”黄军朵谦虚地说,他平时是驾校教练,下班后夜巡是他多年来的习惯。2012年,黄军朵投身关爱流浪乞讨人员公益事业,2019年成立“温暖回家路 关爱流浪乞讨人员”志愿服务团队,高效帮助流浪人员寻亲的背后,离不开多年来累积的经验和用心。“我不记得家在哪里,我好想回家。”2022年7月13日凌晨1时,黄军朵日常夜巡时,在五岭广场发现了蜷缩的栗永光。“他当时蓬头垢面,口音很重,与他交流很困难。”黄军朵买来食物安抚栗永光,对他进行引导,为他摄像录音。凌晨3时,黄军朵和志愿者连夜开会商量施救对策……天刚亮,黄军朵就将整理好的视频和录音上传至“蜗牛公益”平台,发动全国各地志愿者对栗永光的口音进行辨别。经过仔细甄别,初步确定栗永光为四川广安周边口音。18日,广安市传来好消息。黄军朵终于找到了栗永光的亲人,并将他送回心心念念的老家。“每次看到流浪者回家时的喜悦,我也会跟着心情激动。”

最小寻亲者年龄14岁,最大寻亲者年龄82岁,最短寻亲时间2个小时,最漫长的回家路40年……这些镌刻进时光的数据背后,是12年来黄军朵带领团队实现了一个个让爱回家的梦想,用真情汗水书写了一个个团圆美满的故事。跋山涉水,助人寻亲,黄军朵坚信,回家,才是最好的归宿。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