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郑翔 何安航 陈骏原野
当前,锂电产业,风“池”电掣。
临武县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储量,自然而然成为了我市打造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主战场。临武紧盯“电池产业之都”目标定位,构建“五位一体”的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发展新格局,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聚力打造“电池产业之都”,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推动全市锂电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合“锂”链条
打造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是最关键的一步。
上游引下游、下游配上游,资源换产业、龙头来牵头。临武高新区因“锂”而谋,抢抓世界计算大会、湖南(长沙)电池产业博览会等机遇,据“锂”力争,努力把资源变成产业。
“目前,我们项目厂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主要设备已经安装了30%,接下来将继续进行设备安装,预计8月底能完成建设,9月份正式投产一条生产线。”湖南安能赣锋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计江介绍,投产后,该公司可年产2.5万吨碳酸锂,年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
4月11日,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责任公司举行“龙源号”TBM盾构机始发仪式。该公司还将在临武县建设锂矿采选冶、管道输送、碳酸锂加工、新型建材项目以及锂电池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
目前,临武县累计引进锂电新能源项目26个,涵盖采矿、尾矿尾渣综合回收处理、储能、电池制造等全产业链条。其中,引进的4个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企业联合体投资总额达1024亿元。
全产业链产生聚集效应,上下游企业纷至沓来,项目相继落地,沃尔顿、龙腾、锂鑫时代、稳泰等项目签约后一年内投产达效。
创新“锂”科技
在湖南久森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内,工人正在对一款航模高倍率电池进行焊接,之后还要经过十几道工序的实验才能最终投入生产。
据了解,这款电池主要运用在航模上,是一款高倍率电池,放电倍率达到50C以上。在高倍率放电时,该产品的温升和内阻非常小,与同行业相比,可降低10%至15%的成本。
为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该公司与各大院校合作,拥有一个30余人的研发实验团队,超过90项专利傲视锂电行业,使企业锂电池产品跑出了新质生产力的“黄金赛道”。
2023年,该公司研发团队成功解决了一款无人机电池的倍率、发热等问题。随后,这款无人机电池投入生产,每天的产量达2万至3万支。因其续航时间达0.5至1个小时,体积能量密度达500至550瓦时/升,重量能量密度达250瓦时/公斤,低温性能方面可达零下40℃,受到了市场欢迎,2023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临武高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引导园区企业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发展,累计建成省级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平台11个,设立产品研发机构10个。目前,临武高新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
护航“锂”发展
在湖南沃尔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生产设备正满负荷运转,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忙碌,全力完成订单生产任务。
该公司主要生产锂离子电芯、电池等产品,作为一家招商引资的企业,落地临武不仅看中了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还因为临武有着一流的营商环境。
该公司落户后,临武高新区梳理问题清单,建立对接联系“直通车”,实行“亲妈式”服务,强化锂电企业在道路、用地、用电、用气、供热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在办证、行政审批等方面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厂房租金和装修等方面也给予了优惠政策。不到5个月时间,该公司就实现了试投产。
临武高新区始终把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第一要素,在服务企业、优化流程、提质增效等方面大胆创新,制定园区版锂电全产业链“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指南,探索建立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工作机制,开通项目审批受理、评估与审查同步进行的“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合并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园区内项目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将审批时限压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