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匠心独运 传承非遗 ——记桂阳县湘南木雕非遗传承人戴晓明 版次:A01  作者:  2024年06月02日  

潜心雕琢 千锤万凿出精品

□ 通讯员 李子璇 欧阳宇轩

一凿一刻精确定位,作品明暗分明,栩栩如生。桂阳县湘南木雕非遗传承人戴晓明将二十余载岁月的感悟融入木雕艺术中,将技艺精湛的工匠追求贯穿始终,赋予了每一块平实木材神奇瑰丽的艺术生命力。

在桂阳县明艺木雕工作室里,笔者看到木雕工艺师戴晓明正对祠堂木雕作品进行最后的精雕刻画。龙身鳞片的雕刻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凝聚着戴晓明的心血和汗水。他先在龙身上凿两刀凿出豁口,再沿两侧木头纹理深刨木片,最终将鳞片打造成三平一尖的锥形。精雕后的鳞片错落有序、栩栩如生。仅是这一块面板上龙鳞的刻画,戴晓明先后更换了4把大小不同的刻刀。一个祠堂神龛需要30余块画板拼就,再配上飞檐翘角等装饰共50余块配件,工期至少需要3个月。

湘南木雕已有数千年历史,文化根基深厚,伴随人们的生产生活而存在、发展,是湖南省省级非遗项目。湘南木雕主要有建筑木雕、家具木雕和宗教祭祀木雕,多以民间所喜爱和熟知的趋吉辟邪图案、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美好生活等为题材,利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将各种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湘南木雕体现了本土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祝福。

“这几年社会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祠堂木雕、仿古装饰重新流行起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木雕工艺品、装饰品喜爱有加。”戴晓明介绍道。

在戴晓明创作的众多木雕工艺品中,盘根错节的根雕,气韵灵动的佛像和八仙、花鸟、瑞兽元素的运用无不体现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件人像木雕,是他对医护人员的刻画。脱下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皲裂肿胀的双手,发丝、汗滴,疲惫、喜悦的神情都被细致刻画出来,生动展示出了湘南木雕细致精湛的技法特点。

“这件作品是我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创作的《最美逆行者》,着重刻画了她脸上口罩的勒痕、汗珠。我们非遗作品不仅仅是仿古,还可以表达现实意义,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向抗疫的医护人员致敬。”戴晓明颇有感触地说。

如今,戴晓明为了传承湘南木雕技艺,身边带了一名小徒弟,2008年出生的何谭磊,目前还不满17岁。

“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特别是把木头雕出成品后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跟着戴老师学习后,发现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细致的手艺人。我希望自己以后成为像他这样的手工匠人,把湘南木雕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何谭磊说道。

艺精于勤,戴晓明的技艺越来越精湛。他创作的作品先后荣获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优秀奖、湖南省工艺美术作品展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