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清正廉明的汝城名臣朱英 版次:A03  作者:  2024年07月06日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的太保第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城隍庙的庆典活动

□ 何文敏

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有座太保第。

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中华路,有座城隍庙。

两地相隔千里,却纪念着同一个历史名人——明太子太保、两广总督朱英。

朱英,字时杰,号诚奄,生于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卒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湖广郴州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人。其一生仕途显赫,历任福建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两广总督、都察院右都御史等职,任上去世,追赠荣禄大夫、太子太保,谥“恭简”,为明朝中期的政治家、理学家、诗人。朱英以清廉自持、勤政爱民而闻名于世,民以“五谷神”敬之,其政绩和对国家的贡献在《明史》中有所记录,赞其“文武兼资,伟哉一代之能臣矣”。

朱英五岁丧父,由母亲潜心教养,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深受儒家经典熏陶。在文学上很有造诣,著有诗集《任真子集》,又有文集《澹菴纪年》《诚菴奏稿》等。他重刻宋史,其《宋史序》说:“宋史一书,已成于元儒之手,迄今百年,尚在秘阁,凡志学之士愿见而不可得。”几经周折,从友人处借得抄本,他重新考订誊写,前后历经十年始成,筹资刻印发行,公诸天下,堪称史学上的一大贡献。

在仕途上他秉承“清正廉明、为民请命”的理念,无论是在地方治理还是在中央任职,皆以公正无私、勤勉尽责著称。朱英任职期间,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据《明史·朱英传》与《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赠荣禄大夫太子太保朱公英神道碑》记载,朱英在浙江道监察御史任上,浙江、福州府闽县大规模的贫民暴乱,朱英分守处州,降者甚多,之后用计斩杀叛军首领周明松等人,通过招抚和惩罚相结合的策略,迅速稳定了局势。在陕西布政司参政任上爆发固原盗乱,他负责调运粮饷,确保了军队的供给,从而立下了功勋。担任福建和陕西布政司时,两地都推行均徭法,减轻了民众负担。大力整顿吏治,打击贪腐,推动农业生产,改善民生,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巡抚甘肃,先后向皇帝提出二十八条建议,如徙居戎、练兵积粮、兴屯种、柔诸蕃、安流离、简贡使,各条皆切中边防要害。倾听民意、体察民情,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将国家的利益与民众的福祉紧密相连,达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成化十一年(1475),朱英被任命为两广总督,面对边疆动荡不安的局面,他以安定清静为原则,继续推行均徭法,并成功招抚了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使他们成为编户,免除三年徭役,马平、阳朔、苍梧诸县的少数民族因而望风归附。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边防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晚年,朱英晋升至都察院右都御史,并奉诏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兼任太子少保。尽管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得皇帝信任与朝野敬重。

朱英之所以受到饶平百姓的爱戴,正是因为他任职两广总督期间对饶平置县、建县有巨大贡献。据《饶平县志》与明翰林院侍读学士江朝宗所著《新建饶平县治记》记载,朱英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奏准朝廷,析海阳县之元歌、信宁等八都建置饶平县。饶平倚山濒海,置县前,常有山贼、海盗为害,县治又鞭长莫及,盗匪越来越猖獗,屡挫官兵。朱英虽曾督师破贼灭寇,但他觉得这并非长治久安之策,当另立县治。朱英多方考察后定下饶堡(今三饶镇)为县治。着手建设衙署及各有关办公场所。在建设三饶城过程中,他更是倾尽心血,在筑防护城墙时,初时议定为取土为料,考虑到土城不坚实、不耐久,因而命县内务部烧制条砖,使城墙既牢固又壮观。朱英重视教育,置县之初,便在县域内建一所县学和六所社学。置县第三年的庚子首科乡试,饶平便“歌鹿鸣者六人”,中举人数竟占周边四县的三分之一,文运之盛曾轰动一时。在经济上,辟田野、劝农桑、兴水利、导工艺、推行均徭法等有利国计民生之举措。朱英对饶平置县和建县初期的贡献,功不可没,其爱民为民之心,被饶平人所怀念,因此饶平人民将其奉为城隍,感恩于朱氏再生之德,让其得以千秋庙食,还能得到神明的庇护。

朱英的一生,是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完美诠释,其为官处世能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最终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纪念,汝城的太保第和饶平的城隍庙就是最好的说明。据《汝城古祠堂群·太保第》所记,朱英去世后,为纪念他的功绩和高尚品德,位于汝城县马桥镇外沙村的朱氏家庙改名为“太保第”,供后人瞻仰学习。“太保第”始建于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采用坐北朝南格局,门楼歇山顶,飞檐凌空,砖木结构,两阔三间,纵深三进,有门厅、正厅、上厅、中厅等之分。历经清乾隆、同治时期两次维修,1991年再次由当地村民集资修缮,现已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厅内悬挂有“岭南第一大儒”陈献章、清宰相张廷玉等人手书的“世臣故家”“柱石名家”等匾额,可见朱英的为官能力是被广泛认可的。

如今,朱英清正廉洁的故事在汝城可谓家喻户晓。朱英为官多年,准备修建一所宅院打算和族人一起居住,但是用了全部俸禄仍然不够,有人劝他从皇上赏赐的银钱中抽出一点来补足,朱英说:“公家的钱粮怎能用来建私人住宅呢?”随即停止,不再提修建宅院一事。其在广东布政司参议任职期间,曾回家探望母亲,但是囊中羞涩,只有皇上赐金十两。但是朱英的母亲却非常高兴地说道:“我儿做官如此清白,我没有后顾之忧了。”

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的城隍庙,里面供奉的正是饶平县城隍爷显佑伯两广总督伯府大人朱英。饶平人民追及朱英为民请命、开县立业之功,奉之为城隍,筑庙祀奉,香火不断。据庙中《重修饶平城隍庙碑记》记载,该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首任县令杨昱所建。其规模宏大,构筑精工,坐北朝南,面宽32米、进深73.4米,占地面积2349平方米。该庙中路共五进,在中轴线上分别为山门,前殿、大殿、五谷殿、后殿,东西两庑相朝,结构对称,在后殿后面,还建有花园和戏台。整座庙宇结构为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主体为童柱抬梁构架,木雕、石雕和壁画装饰丰富,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为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隍庙,有“饶平城隍大过府”之形容,被誉为“粤东第一城隍庙”,其庙宇之大,品级和建筑规格之高,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

为纪念为民请命、造福一方的朱英,饶平每年都会举行两次盛会,一是农历四月廿六城隍爷圣诞寿庆,二是农历正月十七城隍爷出巡。城隍爷出巡盛况空前,各村的锣鼓班、各式各样的演出、五颜六色的旗帜组成连绵数公里的队伍,一路载歌载舞,热闹非凡。饶平人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为民爱民的朱英的怀念和感激,更表达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家国情怀。

朱英已逝,英名永留。其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精神不朽,犹如细水长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将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