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

追风赶月莫停留 ——郴州市2024年年轻干部湾区沉浸式培训心得摘编⑤ 版次:A02  作者:  2024年08月05日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戴响晴

7月的佛山,热浪滚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进模式、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文化保护传承的深厚积淀,都深深吸引着湾区沉浸式培训的学员,他们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吸收着促进郴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养分。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邓银星:我通过走访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村、紫南村等地,探寻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答案。工业反哺农业。佛山耕地资源稀缺,但区位、交通、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明显。借助工业化的现代技术、物质装备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佛山用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跳出农业看农业”,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注重改造升级。佛山城镇化程度较高,农村建设起步早、发展快,但在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些许短板。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遇到的“硬骨头”,佛山大力实施乡村规划建设提升工程、乡村生态提升工程和村级工业园综合提升工程。推动横向帮扶。佛山市完善南海区结对三水区、顺德区结对高明区的紧密协作机制,推动骨干交通网络向西、向北延伸覆盖,促进产业在市域内有序转移、互补联动,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高明区、三水区倾斜配置以及向基层、农村延伸覆盖。

杨子飞:根据在佛山驻企学习、走访企业的收获和自身工作经验,我对郴州园区如何高质量发展有了初步思考。精准服务,评估帮扶要优。佛山市在全国首创“创享易”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汇集多部门1800多条优惠政策,可实现研发项目前置鉴定,帮助企业规避风险。郴州各园区管委会也可利用“智慧园区+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建立一套客观的企业评估体系,从企业的工艺技术、人才结构、生态安全等多个维度确立分值配比。对综合得分较高的企业大力扶持,对评分较低的企业精准帮扶。整合引导,合作交流要优。佛山成立了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等众多行业协会,促进行业交流和资源共享。郴州可开设“产业大讲堂”,邀请领军企业讲技术、讲管理、讲政策。科技领航,人才引留要优。佛山建立广东智慧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等科技创新研发机构,为产业园区持续赋能。郴州可以引导园区大型企业出资或以政企合资的方式,建设园区自己的产业发展研究院和科学技术研究院,灵活采用“政聘企用”的方式,引来并留住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

周旺、罗芬: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佛山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综合金融支持,破解资金难题。佛山市设立专项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和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其中,“数字贷”金融产品提高了融资效率,发展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直接助力企业获得所需资金。强化产业协同,构建智能生态。佛山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深度互联,为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空间。郴州可充分利用郴州高新区等园区的集群优势,建设共享制造中心、公共物流仓库和直播电商基地等新型数字化集群共性基础设施,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针对企业“千企千面”的特点,深入挖掘制造业等行业的应用场景,研制个性化、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数字技术使用能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郭丽敏:佛山在文化保护和传承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为郴州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思路。加强制度保障,守护文化遗产。借鉴《佛山市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规范性文件,出台或修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从制度层面规范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对丰富的非遗项目进行详细分类,实施分类保护,针对特色项目如资兴瑶族盘王节、宜章夜故事等,采取特色保护措施,突出其独特性和文化价值。推动跨界融合,激活传统文化。借鉴佛山激活“十大传统文化”的经验,举办文化创新大赛和创意市集等活动,发现和培养具有创新潜力的文化人才,同时加强数字化文化设施建设,在东江湖、莽山等景区建设数字博物馆和虚拟体验馆等,推动文旅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谭阳薇:佛山有着丰富多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瑰宝历经岁月洗礼,在薪火相传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保护中传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佛山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等法规。自2017年开始,全面启动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在市场里出圈,让非遗文化“火”起来。相比于传统非遗产品,非遗文创产品具有受众更广、成本更低等优势。比如,饶宝莲剪纸工作室曾与《梦幻西游》手游合作,创作出一幅10米长的游戏人物剪纸,吸引了大量的粉丝;粤剧女神曾小敏演唱改编后的《神女劈观》,让更多人沉浸古典戏曲的非凡魅力。郴州文化底蕴深厚,是非遗荟萃之城,可以借鉴佛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经验,打响郴州非遗文化的招牌。如探索将非遗技艺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与人气游戏或者影视剧IP进行联名,创新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提高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通过设立专项资金、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

江雅丹:“佛山西甲”为佛山市三水区足球联赛,是区域足球最高水平赛事之一,因其历年来在三水区西南街道举办,被网友化用世界著名足球赛事西班牙甲级联赛,称作“佛山西甲”。佛山用一场“足球+文旅”盛会书写了“以赛营城”的范本,郴州可以借鉴“佛山西甲”经验,以“林丹杯”羽毛球赛等体育赛事为媒,掀起一波体旅融合发展的热潮。一是依托“世界级羽坛IP”林丹杯羽毛球公开赛带来的城市关注度,发挥“五连冠”效应,组织女排、“村BA”、乒乓球等赛事,逐渐扩大赛事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海内外游客来郴参赛观赛,不断放大赛事经济“乘数”效应。二是在赛事举办期间串联体育场馆及周边的夜市广场,如双龙夜市、和平夜市等,利用旅发大会打下的基础,继续优化本地的食、住、行服务,举办美食节、音乐节、啤酒节、饮茶节等活动,达到“赛事成就城市”的效果。三是结合市文旅广体局推出的湘粤赣幸福边城游、长衡郴山水美食游、纯净郴州度假游、行摄郴州休闲游、瑶山云歌体验游、游山赏水品质游六条精品旅游线路,聚焦区域特色,打造田园亲子游、县域美食游等轻便的主题游,线路时间设计为两天内,终点设计在体育场馆观看排球、篮球赛事或参与羽毛球、乒乓球友谊赛等,满足游客“赛事+旅游”的双重体验。

湘ICP备43100302000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