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廖诗卉 曹诗灏 谭明艳 何禹军
“村网共建”让广大农村居民从“用上电”向“用好电”转变;四通八达的“四好农村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和振兴路;清洁的用水、舒适的住房、流畅的网络服务,让昔日的“小山村”成为今日的“桃花源”……一项项农村基础设施工程,也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桂阳县问需于民,补短板、强基础,稳扎稳打、因地制宜地“美化”乡村,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进桂阳县黄沙坪街道三关村,一栋栋精致的小洋楼映入眼帘,宽阔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路灯、休闲广场、停车场等一应俱全。“危旧杂房变成了小洋房,黄泥路变成了硬化路;村里定期清理垃圾、清挖沟塘,环境干净多了,大家住得更舒心。”村民邱平亮说。
乘着宜居乡村建设的浪潮,村民们合力筹集资金,“道路一起修、房子一起盖、有福一起享”,大规模开展危旧杂房拆除工作,通过“先拆后建”,三关村“蜕变”成了令人向往的“宜居村”。
2024年,桂阳县锚定63个“四类乡村”建设任务,共拆除危旧杂房163.45万平方米,腾出土地面积81.23万平方米,创建美丽屋场40个,建设“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2580处。
“目前供电还稳定吗?有没有什么问题……”12月17日,在桂阳县正和镇西水村晶翔家庭农场,国网桂阳县供电公司正和供电所副所长陈旭升和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农场的电力运行情况,并向农场负责人了解关于电力供应稳定性、用电量变化趋势以及未来用电规划等多方面的信息。
桂阳晶翔家庭农场共养殖鸡鸭鹅等家禽近5000羽,此前,由于农场附近900米范围内无电力线路,农场的养殖用电全靠太阳能发电,供电十分不稳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工作人员调查核实后,发现该农场符合小微企业“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政策,于是供电所通过启动高压配套项目,免费为该客户架设了100kVA变压器、立起高压电杆6根,架设线路900米,将电送到了农场“家门口”,为该农场节约了40万元的架设电路成本。
“我向村里的电力便民服务点反映情况后,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很快就帮我架设好了新的线路,现在供电稳定了,我还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农场负责人肖红利笑着说。
2023年以来,国网桂阳县供电公司积极开展村网共建工作,充分发挥“村委会+供电所”的联动优势,将便民服务点设置在村委会,并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坐班,将电力服务延伸到村民的“家门口”,实现了“办电不出村、问题不出村”。截至目前,国网桂阳县供电公司已建立了326个“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覆盖了桂阳县22个乡镇(街道)的200多个行政村。
通畅便捷的乡村道路,是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脉”,也是牵动民心民生的“神经末梢”。今年9月,桂阳县龙潭街道阳王村油茶基地公路正式竣工,水泥路整洁通畅,油茶山延绵起伏,秀美村庄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该路段全长2.1公里,原本泥泞曲折的路面被拓宽为4.5米,建成后,进城的路程比原来缩短了一半。
自2021年10月以来,桂阳县已累计新建农村公路279.6公里、窄路加宽22.5公里、完成客运线路安全隐患安防工程74公里,客运线路途经的农村公路增设错车道1034个,成功创建了3条省级最美农村路、17条市级“四好农村路”。
电力足、交通畅、水源清、乡村美,桂阳县让美丽乡村从蓝图走向现实,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