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硕男
经朋友热情而隆重的推介,我有幸拜读了军生先生献给其父母的传记——《完璧冲的足迹》。掩卷沉思,不禁感慨系之。
传记怀着深深的敬意,对其祖辈的来龙去脉作了明晰的勾勒,对父母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追忆。而完璧冲,无疑就是这个家族灵魂的栖息地,是侯氏一族血脉赓续传承的发源处。他们的祖先,不辱使命、奋勇开拓,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以自身的行为世范,成为后人的精神偶像;他们清白明世、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品质,如春风化雨,成为一脉宗亲的文化印记,令人敬仰。
一部家族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家与国,不可分割。家是国的单元,国是家的集合。国脉与家运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者,是也。传扬先辈历史,铭记先人教诲,正是不忘来路、慎终追远、光前裕后的明智之举,催人奋发、令人鼓舞。
传记里展现的人物,是生活在完璧冲里的父母,但他们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存在。他们与时代共命运,经历过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沉浮与变迁。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民的人生际遇息息相通。他们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散落在中国偏远而遥远的山村,默默无闻,但他们坚定地守望着脚下的大地,深爱着眼前的山川河流。他们欢乐着国家的欢乐,忧愁着国家的忧愁。正如通过一枚小小的海螺,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啸一样,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感受到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是怎样发愤图强、生生不息,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步步走向复兴与辉煌的历史征程。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海洋因无数的细流而壮观,千千万万普通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他们就是历史的主人。传记里所叙述的父母那一代人所经历的一切,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的一部分,他们一并汇聚成了一部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辉煌史诗。
《完璧冲的足迹》通过无数个生活场景展现了父母勤劳善良、锐意进取的可贵品格,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父母身上的生动体现。这种根植于血液和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使他们无论置身于任何境况之下,都不可能改变其初心的坚守。乡村儒学的浸润与熏染,让他们懂得修身齐家的道理。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们把洁身自好的操守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和言行举止之中,宛如一盏明灯,照亮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传记的主人公——父亲,自幼品性纯良,中规中矩,成为村里的中坚和人群里的翘楚。他当过贫协主席,当过生产队队长,他公而忘私,始终把集体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生产队里众望所归的“领头雁”。那上工时嘹亮的哨声,仿佛还在完璧冲上空久久回响;那身先士卒的身影,至今还是乡亲们心目中的标杆……
母亲是柔弱的,但内心强大,是父亲的贤内助,与父亲一道,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她心灵手巧,朴实无华,任劳任怨,内外兼修。在日常生活中,她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粮食不够吃的荒年,通过对一些植物进行花样翻新的处理,能让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她从来就不乏诗意的想象,在她的精心经营下,普通的饺粑或糕点被塑造成形态可掬的小动物,栩栩如生,充满了天才的巧思和智慧,让单调枯燥的乡村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苦难与穷困难不倒她,她总是充满了乐观与自信。她是那样地热爱生活,也热爱歌唱。她用歌声释放生活的重负,用音乐驱散心中的愁云。完璧冲的歌声,美丽而动听,那是来自母亲心灵深处的歌唱,将永远在后人的心中悠悠回荡。
《完璧冲的足迹》还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俗画,它既是传记中人物劳作的生活场景,也是书中人物所在地域独有的人文风貌,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这里山川秀丽,草木华滋,灵气所钟,人聪物华,大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般的情景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美好情愫。他们的心灵,如草尖上的晨露,晶莹而透亮;他们的胸怀,坦荡无垠,旷远而辽阔。粗粝而伤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充满了幻想与追求,给他们以顽强生活下去的意志和勇气。那悲怆而雄壮的人生长调,回响在完璧冲的山水之间。
生活的磨炼,铸就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性格。中国的农民是悲壮的,也是坚强不屈的,他们最有资格拥有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江山多娇,欣逢盛世。父辈们所经历的过往已然消逝,他们把最灿烂的笑容留在了天地之间。
《完璧冲的足迹》是一代人的生命足迹,步履铿锵,矫健豪迈。但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他们的人生足迹,终究将止于岁月的长河之中。唯有精神的足迹可以延伸至远方,那里一定会有高于群山之巅的巍巍昆仑,也一定会有隐于花草之上的天机云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