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肖佩珊 通讯员 何春花
清晨,薄雾还在宜章县芙蓉学校的校园里悠悠飘荡,杨淑珍的脚步就已经踏进了办公室。12年来,她像一朵蒲公英扎根教育沃土,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默默守护着乡镇孩子们的梦想,编织着他们成长的希望。
留守儿童的“妈妈”:用母爱填补缺失
赴宜章县任职前,杨淑珍曾在郴州市区做了近11年的幼儿园老师,这让她对孩子们有着比常人更多的耐心和亲近,也让杨淑珍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芙蓉学校位于宜章县玉溪镇,这里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杨淑珍深知,这些孩子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陪伴与关爱。她用母亲般的温暖,填补了孩子们心中对于父母的渴望,在她的班上,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
“杨凌薇加油!我们等你早日回归!”杨淑珍的手机里,至今仍保存着这段珍贵的视频,这是两年前全班同学为骨折住院的杨凌薇录制的加油视频。杨凌薇是一名留守儿童,常年跟着年迈的爷爷生活,性格孤僻,不和同学说话,成绩也不理想。杨淑珍总是轻声细语地与杨凌薇聊天,听她倾诉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老师,我想妈妈,我想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让爷爷过上好日子。”杨凌薇终于敞开心扉。杨淑珍轻轻抱住她,坚定地说:“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从此,杨淑珍每天为杨凌薇补习功课,给她讲励志故事。渐渐地,杨凌薇的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开朗起来。在她因意外骨折住院时,杨淑珍还发动全班同学为她加油鼓劲,看到加油视频时,杨凌薇哭了,“老师谢谢您,也谢谢大家。”
杨淑珍常说:“虽然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但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我就是他们在学校的妈妈。”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学困生的“引路人”
杨淑珍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用心引导,就能找到属于他们的路。
曾经有一个孩子,因为认知障碍,学习起来格外吃力,杨淑珍就为他制订了专门的学习计划。每天课后,杨淑珍都会留下来,为他讲解当天的内容。就算是一个拼音、一个汉字,杨淑珍都会用最通俗的语言、最生动的例子,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该学生理解为止。坚持了两年,该学生虽然成绩依然不是特别突出,但已经能跟上全班的进度。
“杨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她让我知道,只要努力,我也能行。”杨淑珍的耐心和关爱,不仅让该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更让他在生活中找到了自信和勇气。其他老师常感叹:“杨老师班上哪有学困生,她硬是把每个孩子都教得越来越好。”
杨淑珍所带班级连续5年被评为优秀班级,所任教学科的成绩(语文、道法)连续5年位列全校第一,她也连续三年受到县政府嘉奖,2022年被评为县骨干教师。
阅读点亮梦想:让书籍成为孩子的“眼睛”
阅读是乡村孩子看世界的智慧窗口。作为语文老师,杨淑珍常在班级里开展“课前小故事”“诗歌活动月”等阅读活动,用书籍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每天的“课前小故事”分享环节成了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他们轮流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精心准备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阅读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励孩子们学习、阅读,杨淑珍自掏腰包,创办了班级图书角,为他们准备了图书、文具、书籍、手工艺品等小奖品。“这些小奖品虽然不值钱,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杨淑珍说,许多孩子通过书籍看到了广阔的世界,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我的学生们像蒲公英一样,带着梦想,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前后23年的教育生涯,杨淑珍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她的青丝虽然染上了白发,但她的教育情怀依然年轻,把勤劳和智慧融入三尺讲台,与孩子们一路成长,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