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讯(通讯员 李肖 曹巧)近日,笔者走进湖南银海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导电粉体及配套硝酸银一期项目现场,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据项目经理刘仁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7.9亿元,规划建设高纯硝酸银5000吨/年、银粉3000吨/年、银浆300吨/年的产能体系。目前,一期1000吨/年硝酸银生产装置已建成投产,企业正全力开展市场开发、产品验证、品牌创建及工艺优化等工作。
凭借300年的产业积累,永兴县着力推动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通过壮大产业规模、完善要素支撑、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实现集聚集群发展。2023年至2024年,永兴稀贵金属产业营收规模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另一方面,企业每年从各类含金属废料中回收20余种金属,白银产量连续15年稳居全国首位,铋、碲等金属产量跃居全国第一,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成为我国重要的金、银、铋、碲等金属供应基地。同时,通过优化“一区四园”协同布局,推动产业链跨界融合,实现全链条闭环发展。
2024年,永兴县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5%,研发人员数量达3556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当地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专家工作站4个、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大力促进成果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究,提高品牌影响力,建设公共中试基地,实施中试项目4个。金润、雄风获评全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获评企业全市仅2家,全部落户永兴。同时,积极推动智能制造,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企业7家、数字化转型企业10家,建成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金业),贵研、兴城等企业完成智能化车间主体工程,全县建成智能制造企业2家、智能制造车间5个、智能工位28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永兴县始终坚持“招大引强”战略,近3年引进16家龙头企业落户,补齐本地产业链短板。通过抓实项目建设,新增产业项目59个,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帮助企业申报超长期国债及中央预算内储备项目。目前,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6家,其中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省级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14家。“高纯银”“高纯碲”“高纯铋”“氧化铜”等产品入选国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利授权和商标品牌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永兴县锚定“一主一特多强”的产业定位,以“链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强链、延链、补链等系列举措,构建起了产业链品牌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的“永兴样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