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讯员 雷宛桦
今年54岁的谷永顺,是资兴市汤溪镇谷洞村小教师。他用33年的时光,书写着对乡村教育矢志不渝的热爱。自1992年起,他便一头扎进了汤溪镇的乡村学校,开启了漫长的深山守望之旅。
赴山村之约,点亮希望之光
2019年,汤溪镇最偏远闭塞的谷洞村小陷入了困境。与四县交界的它,交通极为不便,校园冷清荒凉,教学设备简陋到了极点,学生仅有7人。每年,学校本部皮石完小只能通过抽签的方式派遣老师前往任教。可到了这一年,抽签的办法失灵了,没有老师愿意前往这个“穷乡僻壤”。校长胡如要急得愁眉不展,满心焦虑,毕竟无法确定人事安排,开学工作无从谈起。
就在这时,时任学校总务主任的谷永顺站了出来,主动申请前往谷洞村小。第二天,谷永顺便跨上破旧的摩托车,向着距离镇上十多公里外的谷洞村小进发。
谷洞村村支书邓昌奎和村委会主任樊爱华,早早地站在路口,翘首以盼,迎接谷永顺的到来。接到谷永顺后,三人立刻一起动手打扫卫生。这一幕,深深触动了谷永顺的心,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谷洞村小旧貌换新颜,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
用智慧作笔,绘就校园“新画卷”
面对谷洞村小资金短缺、师资匮乏、生源稀少的困境,谷永顺没有丝毫退缩。他四处奔走,不辞辛劳地筹集资金,终于自筹到5万多元。可寻找老师时,却遭遇了重重挫折,一次次被无情拒绝。但他没有放弃,苦口婆心地劝说正在广东打工、曾当过代课教师的妻子回来帮忙,还动员老岳母到学校厨房帮厨。之后,他又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成功返聘了退休教师王书礼。解决了师资问题,谷永顺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整修校区,添置新的教学设备。他还带领大家仅用一周时间,就把老旧的村部改造成了汤溪镇第一所村级幼儿园。虽然幼儿园看起来有些简陋,但教学功能一应俱全。看着焕然一新的校舍和新成立的幼儿园,谷永顺满心欣慰:孩子们终于有了接受教育的地方!
9月1日开学那天,谷洞村小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人数从原来的7人增加到30多人。可谷永顺明白,要想留住学生,学校必须有特色。他绞尽脑汁,大胆创新,提出了打造与手机“PK”的阵地这一办学新思路,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学到知识。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谷永顺抓住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带领教职员工在校园内外填土种花、开垦荒地,建造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湿地公园”。在公园里,红鲤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泥鳅、黄鳝、田螺等小动物随处可见,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他还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多个训练基地,像“小飞行员”训练基地、“小消防员”演练基地等,搭建了乡村小舞台。他邀请当地的大学生在假期为墙壁、轮胎画上可爱的卡通画,给围墙刷漆并写上励志标语,让校园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这个乡村小舞台上,谷永顺组织了别具一格的大课间活动,形式活泼有趣,让孩子们尽情展示自我,放飞梦想。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各种玩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学上,他大力提倡个案教学,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后勤方面,他也下足功夫,改善孩子们的膳食。如今的谷洞村小,早已不是曾经那副破旧模样,而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学校的变化,引得当地老百姓连连称赞。
以爱之名,守护留守儿童温暖港湾
谷洞村有不少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有的性格孤僻,有的调皮捣蛋。但在谷永顺眼里,他们都是需要关爱的孩子。他和妻子不仅承担教学任务,还充当起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
学校食堂至今还在用柴火灶。谷永顺和妻子自己种菜、养家禽,补贴孩子们的伙食,每天义务为孩子们做午饭,细心照顾他们的生活。村里有几个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为了省钱过年都不回家,年迈的爷爷奶奶身体不好,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谷永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把这些孩子接到自己家里,给他们做饭吃,辅导他们做作业,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些年,谷永顺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和委屈,但村民的信任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始终是他前进的动力。凭借着这份信念,他一次次克服了艰难险阻。上级部门也对他扎根乡村教育、自力更生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肯定。2020年,他荣获“资兴市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他被评为“郴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和2021年,他连续两年当选“汤溪镇十佳教师”。面对这些荣誉,谷永顺没有骄傲自满,他心里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更重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周一的早晨,当庄严的升旗仪式在校园举行,周边劳作的村民都会停下手中的活,望向校园。谷永顺那浑厚响亮的口令声,回荡在山水之间,也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升国旗——”
“奏国歌——”
“敬礼——”
这一声声口令,承载着希望,传递着力量,伴随着谷洞村小的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