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无障碍改造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

智力残疾儿童免费接受康复训练

资兴市受灾残疾人创业就业企业搬迁新址后复工复产

家庭无障碍改造让重度残疾人无障碍出入

莽山旅游区超长手扶梯

困难残疾人无障碍改造路段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谭洁 通讯员 王佳妮
“孩子的改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善意托举,作为一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我感觉郴州是一个有大爱、有温度、有温情的城市。”这是6岁残疾儿童刘某宇爸爸的感受,也是郴州33.5万残疾人的共识。
“郴州残联工作亮点纷呈,创品牌、作示范、出经验,多项工作跻身全省甚至全国第一方阵。”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2024年在郴州调研残疾人工作时的体会。
2024年,郴州残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坚持抓服务、抓保障、抓争创,坚持“一家人 一条心 一起干”,全市残疾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涉残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连续第四年在全省获评“优秀”等次;残疾人“阳光增收”经验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促进残疾人就业“三个首创”经验受中国残联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残疾人创新创业代表队在湖南省首届残疾人创新创业大赛上荣获一金二铜佳绩;郴籍运动员史逸婷在巴黎残奥会上勇夺两枚金牌;残保金同比增长28%,创历史纪录;市残联被评为湖南省残联系统“闯、创、干”先进典型;市残联被评为2024年郴州市民生可感行动表现优异单位、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单位……
守好民生底线 兜牢民生保障
5月初夏,郴州市北湖区启点残疾人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启点康复中心”)里林荫繁茂,孩童的欢笑声不绝于耳。
坐在教室里的刘某宇,专注盯着特教老师缓慢开合的嘴唇发出韵母“a、o、e”后,主动举手模仿发音——“a、o、e”。
刘某宇患有孤独症,3岁前除了哭闹,从不说话,对外界的任何指令都毫无反应。2023年春天,父母将其送到启点康复中心接受免费的康复干预训练。经过2年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后,刘某宇喊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声“爸爸”和“妈妈”,现在已经能与他人进行简单交流,会自己穿脱衣服、洗漱、收拾玩具。
“笼罩在家中的阴霾一点点散去,我们在煎熬中终于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坚持陪着刘某宇做康复训练的奶奶热泪盈眶,“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在启点康复中心,像刘某宇这样的残疾儿童有150余名,在特教老师日复一日地耐心训练下,孩子们一点一点蜕变,孩子背后的家庭也在疲惫和绝望中重见曙光。
放大到郴州全市,覆盖所有县市区的23所残疾人康复机构正让成百上千的残疾儿童在爱的润泽下迎来“花期”;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率完成省定任务的150%,家长培训率、康复有效率、康复满意率均达100%。
心中有爱,肩上有责。对残疾儿童的托举是全市残联系统坚持“帮、扶、带”,守好民生底线、兜牢民生保障的缩影。
“以前在家行走都困难,做什么都要靠家人搀扶。现在方便多了,一个人也能做饭、上厕所、洗澡……”意外事故造成双下肢功能性障碍的永兴县黄泥镇埠头村村民曹某,见证了自家进行无障碍改造的点滴。
永兴县残联经过实地调研,根据曹某的居家行动轨迹和自身特点,为其进行了居家无障碍改造:新建一个带澡堂的简易卫生间,在墙上加装安全扶手,安装坐便器、折叠沐浴椅、热水器,对水、电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改造还充分融入“智能化无障碍改造”元素,提升曹某的自主活动能力。
2024年,市残联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进一步规范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继续完善、健全关爱服务体系,以不折不扣狠抓落实的干事创业姿态,交出了一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率完成省定任务的103%,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全市4.39万名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范围,2.2万名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1720名残疾人享受日间照料、寄宿制托养和居家托养服务,4.3万名脱贫残疾人和监测村235户残疾人监测户无一名返贫;产前筛查4.74万人次,减少残疾出生450人;全面推进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3450名残疾人适配各类辅助器具,为8199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服务率达到99.85%;扶残助学政策应享尽享,残疾儿童入学率稳定在98.7%。
落细“三个首创” 扎实促进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的意义更加特殊,不仅能让他们安身立命,还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5月13日,在资兴市残疾人就业基地——资兴市果农富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听障人士何某华正在日光灯下为一条条数据线焊锡。他告诉记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获得认可,是一件开心的事。”
在资兴市果农富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像何某华一样依靠双手自力更生,用安稳就业谋取幸福生活的残疾人有80余名。
公司创办人李珏是一名左侧肢体残疾人。他当过服务员、干过水电安装工、开过出租车,在尝遍人间冷暖后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于2015年成立资兴市果农富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绿色防控产品的研发销售与生态农业拓展。
“安置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是我最大的心愿。”李珏深知残疾人没工作、没收入时的自卑与痛苦,为此,他联合残联组织,为残疾人提供集中心理辅导和技能培训,打造了一个残障人士的希望工厂。
“残疾人的困境不仅有身体障碍,还有社会接纳的缺失。”李珏正计划在资兴市建立全国首个残疾人创业园,集培训、就业、孵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同时,他还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把太阳能灯、USB数据线卖到海外,用国际订单支撑更多岗位。
一路走来,李珏始终不忘郴州市、资兴市两级残联机构的贴心帮扶。“从创业指导到技能培训,从资金帮扶到贷款贴息,他们如‘娘家人’般如影随形,给了我支持和力量。”李珏感慨,“如今我心系残疾人,不仅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想给别人撑伞,更是想将‘娘家人’的这份爱传递下去。”
幸福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2024年,市残联践行“娘家人”的使命担当,努力让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持续推进“三个首创”落实落细,有效破解残疾人就业难题;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以函告形式协调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基数;出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将残疾人培训纳入人社系统培训计划;与税务部门联合开展调研、税费宣讲,帮助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打通政策渠道;高质量完成1708名残疾人就业培训及扶持、231名残疾人创业扶持、40名残疾人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工作;推广“阳光增收”经验,实现困难残疾人连续四年稳定增收2000元以上;召开就业创业现场推进会、线上线下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搭建残疾人创业交流平台……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帮助我市实现残疾人就业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授人以渔、智志相扶,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于逆境中追求进步,活出自尊、自信,不断迸发出生命的光彩。
关爱无碍 温暖升级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宜章莽山旅游区以奇观美景和多彩活动交出了一份火热的文旅答卷。
“坐着云梯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开阔,心情真是妙不可言。”深圳市重度腿脚残障人士于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慕名来到莽山,通过景区的缆车、升降电梯、超长手扶梯及游览步道,轻松游完整个景区。
“智能语音提示、无障碍标志、辅助升降电梯……一处处精心设计的无障碍设施,为我们残疾人创造了十分安全友好的旅游环境。”“漫步”在莽山五指峰景区的悬空栈道,于女士百般感慨,“像我这样坐着轮椅的人,居然还能站立山巅,看云海日落,真是不可思议。”
环境无“碍”,生活有爱。2024年,我市持续推动《郴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落实落细,重点对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商业服务建筑等场所进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推进残疾人友好城市建设,投入无障碍建设资金200万元,建立了15个友好单元;持续深耕打造的“友好景区”典范——莽山五指峰景区,对无障碍通道、悬空游道安全绳网、无障碍标志、辅助提升机进行动态维护和监管,在世界创造了无障碍奇迹,荣获了两项国家级荣誉。
“五一”前夕,资兴市兴宁镇刚刚住进集中安置点福兴苑的62岁视障人士郭某明的脸上乐开了花。
在通透明亮的安置房内,资兴市残联提前为他家做好了无障碍改造:墙面的安全扶手和防撞条方便他随意走动,智能盲文语音电饭煲能发出提示音告诉他米饭已经做好,语音门铃提醒他家中有客人来访……
乔迁之日,资兴市残联工作人员再次登门来访,为老人送来了慰问物资,详细了解他的困难。
提质量、升温度、送温情。这是全市残联系统常态化开展“春雨行动”、结对帮扶困难残疾人的生动写照。
2024年7月,资兴市“7·26”特大暴雨灾害后,众多残疾人的生活和事业陷入困境。郴州市残联与资兴市残联迅速行动起来,对受灾困难残疾人和受灾残疾人创业就业企业开展走访慰问和灾损摸排;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多方筹集100万元专项救灾资金帮扶受灾严重的残疾人企业。同时,与300多户受灾困难的重度残疾人进行结对帮扶,协调落实政策,及时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温暖每一位残疾人。
“尊重和保障残疾人权益,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建兵表示,他们将继续提振“精气神”,多元发力,共创共建共享美好福城,书写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