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谭洁
半年前,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第二小学16名师生组成的研学团跨越千里来到郴州市第二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市二完小”)开展“‘红石榴’携手共进 民族团结育桃李”教育交流活动。
研学团充分感受市二完小校园文化,参观郴州红色教育基地,结对交友、互赠礼物、展示才艺,在交流课堂上与市二完小师生游戏互动,相互分享家乡的文化之美。
这次紧凑充实的郴州之行,令研学团感触良多、难以忘怀。离郴返疆后,他们给市二完小新结识的朋友写信诉衷肠。
“当托克逊的风车在晨光里转出剪影时,我正握着郴州小伙伴送给我的明信片,上面是雾漫小东江的万千气象——白纱似的薄雾里,渔夫的小船犹如飘在云端。”娜依沙·米尼娃用娟秀的笔迹写道,“最难忘那堂跨越千里的班队课,我们围坐一起,看郴州同学表演舞蹈、诗词朗诵,我鼓起勇气跳了一曲新疆顶碗舞。”
娜依沙·米尼娃说,在郴州的研学旅程让她懂得,祖国的山河从不是孤岛,而是血脉相连的整体。“郴州的秀水滋养着诗意,托克逊的戈壁孕育着坚韧,我们是站在这片土地上被同一轮太阳照亮的人。”
“初到郴州,湿润的风裹着草木清香扑进鼻腔,这是与托克逊截然不同的温柔……”祁锦怡在信中写下少年的思考,“离开郴州那天,我和郴州小伙伴共同编织的中国结在书包里晃出细碎的红影,让我想起参观湘南起义纪念馆和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的经历——原来祖国的山河这般辽阔又红得相似,每一寸土地都生长着坚韧与温情。”
“在市二完小的教室里,在《指尖上的结艺》艺术课堂上,我亲手编出一个‘中国结’,阳光照进教室,映得红绳越发鲜亮,就像托克逊的葡萄架,又像郴州的茶园。”马聪珊含蓄写道,“坐在返程的火车上,看着郴州的绵绵群山翻绿浪,我想起了鲜红的石榴——那些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就像团结奋斗在一起的郴托人民。”
托克逊小伙伴的来信,令市二完小的孩子激动不已。他们仔细品读一行行质朴的文字,用心聆听云端那头的心声,并随文字的指引,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千里之外的戈壁,看火焰山的日落、雅丹地貌的魔幻和坎儿井的千年智慧……
读罢信,市二完小的孩子们开始思忖着回信。他们决心把“郴山郴水郴情”描绘给更多的托克逊小伙伴,寄往天山脚下。
五年级的雷家昊推荐起郴州的风物时,如数家珍。他写道:“要感受郴州的烟火与底蕴,裕后街是不可错过的千年画卷,这条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道,曾是秦国南征的战略要道,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雨雪,这里依然保存着当年的青石板路;如果向往草原的辽阔,郴州的仰天湖大草原绝对能为你带来惊喜,这片被誉为‘南方呼伦贝尔’的4A级景区,藏着一万多年前的死火山口奇观;郴州的丹霞秘境高椅岭,未经雕琢的红色砂岩与蜿蜒水洼构成了绝美景象,险峻的龙脊栈道凌空而建,脚下是鬼斧神工的丹霞沟壑,远处碧水如镜,仿佛走进了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五年级的张静芷用细腻的文笔和诚挚的心邀请托克逊的伙伴畅游东江湖和飞天山。她说,“黎明时分泛舟东江湖,金色的朝阳将江面晕染成流动的绸缎,成群白鹭掠过镜面般的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飞天山则展现着截然不同的魅力,历经岁月雕琢的红砂岩,幻化成战马、城堡等奇景,偶有几棵苍松扎根于陡峭山巅,诉说着生命的顽强。我们曾在温热的红石板上嬉戏,任由山风将欢声笑语带向云端。”
五年级的成诺无比自豪地向托克逊的朋友盛赞了郴州的非遗美食栖凤渡鱼粉。他热情洋溢地写道:“郴州鱼粉的精髓,在于那锅精心熬制的鱼汤。新鲜肥美的河鲜鱼经过数小时的文火慢炖,融入辣椒、葱、姜、蒜等调料,熬出的汤汁浓白醇厚、鲜香四溢。爽滑的米粉在鱼汤中浸润,搭配鲜嫩的鱼肉,一口下去,汤汁的浓郁、鱼肉的鲜美与米粉的筋道在舌尖交融,让人回味无穷。”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跨越千山万水的童心童语,在洁白轻盈的信纸上流淌出令人动容的天真烂漫。
5月20日至23日,前去托克逊开展交流学习、参与同题异构教学的市二完小语文老师李洁告诉记者,收到回信的托克逊小朋友十分开心,并对郴州满怀憧憬。
“互联网时代,阅读传统的书信让孩子们充满了仪式感。他们心随字动,都幻想着字迹背后的郴州小伙伴会有怎样可爱的模样。”托克逊县第二小学校长席晓琴感叹,“不少孩子立马就开始构思新的回信。”
一纸书信传千里,共筑友谊“心”桥梁。这是市二完小与托克逊县第二小学开展“红石榴”·“1+1”湘吐同心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的生动缩影。
作为湖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2024年6月,市二完小与托克逊县第二小学签订了“红石榴”·“1+1”湘吐同心工作室协议,开启了两地深化教育合作、携手协同育人的序幕。两所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常态化组织研学交流、书信交友、教学治校经验分享、课题研究、传统节日线上联谊等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促进两地师生思想交融、情谊互通、共同成长,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民族团结一家亲”书写了具象化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