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

描绘乡村蓝图 吹响振兴号角 ——郴州市派驻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长垅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纪实 版次:A03  作者:  2025年06月12日

□ 通讯员 蒋志平

晨光中,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长垅村焕发勃勃生机。绕山道路的路标指向山峰,既指引着登顶的方向,也激励着长垅村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克服困难、不断追求美好生活。2023年5月29日,由市审计局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科科长、四级调研员蒋雪武为队长,郴州开放大学党政办副主任李迎斌和市人寿保险公司咨询顾问刘庆华为队员的郴州市派驻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长垅村工作队正式进驻长垅村。两年来,工作队带领长垅村以“宜居宜业”为笔,以“和美共富”为墨,绘就出一幅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实景图。

党建“执笔”

打造引领作用的“永动机”

党建引领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工作队坚持发挥支村“两委”的“桥头堡”和“主阵地”作用,指导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基层党员管理教育方法,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全面推进村级“四议两公开”、完善村级权力运行机制,固定每周二上午召开工作例会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工作队着力构建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为了摸清情况,进驻不到三个月,工作队就一边以问题为导向,在走访了12个村民小组、14个自然村的300余户村民的基础上,还遍访了四类重点人员;一边通过组织召开生活会、村务会,在调查摸底、问计于民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派驻汝城县文明瑶族乡长垅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规划(2023年—2025年)》。工作规划涵盖增强村民自治能力、优化网格管理、提高基层公共服务质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自然资源带动村民致富等,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村民的参与性。

产业“筑基”

激活集体增收的“主引擎”

“从当初的负债10余万元到如今每年固定可支配收入10余万元,由负转正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让我们为村民解决更多问题了!”长垅村村支书赖荣香欣喜地述说这两年的变化。

回想最初看到村集体的账本时的情形,蒋雪武说:“要想还清债务,有所发展,不能‘等米下锅’,只有先‘借鸡下蛋’,才能为村子闯出一条路来。”

通过调研,工作队发现村里的基础产业薄弱,自然资源却很丰富,光照条件好,水资源也充沛。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工作队员不断动脑筋、想办法、找商机,终于争取到了政府投资的2个帮扶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和四一水渠整修工程。在结合单位的帮扶资金基础上,工作队成功带动了村里的光伏发电项目发展和水渠灌溉工程实施。同时,他们还为村里的特色水果搭上“数字快车”,拓宽村民的增收路子。

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工作队带领村民利用村组公共祠堂屋顶和老旧晒谷坪建设了207.3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不仅以绿色低碳的方式点亮了各家各户,还为村集体增加了每年10万余元的固定收益。四一水渠塌方和老屋场组灌溉缺水是堵在村民心里的大石头。为解决水渠整修问题,工作队员与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多次进行实地勘探论证,将水渠整修工程确立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正式施工后,工作队成员又带着村委会干部轮流到工地办公,确保工程质量,及时解决施工用地矛盾。今年2月,新修整的水渠全线通水,受益范围涵盖长垅村、上章村及广东省乐昌市白石镇的三界圩村,受益人口3000余人,可灌溉耕地面积2300多亩,林地面积12000余亩。长垅村海拔较高,非常适宜种植果树。仲夏时节,枇杷、杨梅、黄桃、黄金柰李陆续登场。为打开通往市场的“绿色通道”,工作队员们又化身水果“经纪人”,策划宣传推介方案,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村里的果农们搭建起立体销售网,打响长垅水果品牌,打通产销链条,帮助果农的“钱袋子”鼓起来。

民生“织网”

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群众的小事就是工作队的大事。从项目资金筹集到项目运营维护,从农产品种植到土特产销售,从防旱防火到防洪防汛,从医保宣传到纠纷调解……把破解难题当成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工作队员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载着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经营状况、村民衣食住行的情况,针对问题,及时回应。

针对村里脏乱差的状况,工作队开展“三拆三整”(拆旧拆违拆杂,道路周边环境整治、门前屋后环境整治、杂乱杆线整治)行动,靓化村居环境,推动“清洁乡村”建设。他们组织村干部、保洁人员清理村组房前屋后的杂物、道路两旁的杂草、河沟里的垃圾,修整被雨水冲垮的村组道路边坡,硬化忠一组、长塘组两处老旧晒谷坪和部分渠沟护坡,重修了长塘组的两处水井。面对大冲坪组公路涵管一遇雨季就淤塞的问题,工作队组织人员重新切开公路涵管,将原来直径30厘米的涵管扩大到60厘米浇筑,并请挖机全面清理路边沟渠的淤泥,彻底解决了该路段一遇下雨就发生严重积水通行困难的问题。对主动开展拆旧拆违拆杂的村组,工作队还从帮扶资金中列支改造补助费用于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颜值”不断提升的同时,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今天的长垅村,村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基础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市审计局也在2023年度市派驻村帮扶责任单位考核中获得“好”等次,工作队在2024年度市派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中获得“好”等次,蒋雪武更是获得2023年度和2024年度市派驻村帮扶干部“优秀”等次嘉奖。

湘ICP备10203546号
 湘公网安备 431003020001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