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

五育交响的青春乐章 ——郴州市第十五中学(市一中南校区)以体艺教育为纽带探索素质教育新路径 版次:A04  作者:  2025年06月27日

学生开心放飞精心制作的纸飞机

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

学生在首届 社团文化艺术节上自信表演

武术代表队

奋勇拼搏的高中女子排球队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丽

社团璀璨夜,五育绽芳华。5月22日晚,郴州市第十五中学(市一中南校区)(以下简称“十五中”)的田径场上星光流转,该校首届社团文化艺术节精彩开幕:舞蹈社的《十瓣十五蕊》以翩跹裙裾勾勒青春身影,武术队的《刀光剑影》用凛冽锋芒劈开空气,动漫社的二次元走秀引发阵阵欢呼……当全场齐唱《我相信》的声浪穿透夜空,这场涵盖19个社团、23个节目的盛宴,成为学校体艺教育最生动的彰显。

以“优质+特长”为发展路径,将体育与艺术教育作为践行“五育并举”的核心纽带,精心探索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动育人的融合育人之路,十五中正通过体艺活动的深度浸润与持续创新,培养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征程中树立起新标杆。

体艺双馨 德育铸魂

赛场上淬炼品格

在社团文化艺术节的聚光灯下,该校高二学生王榕领舞的《拾舞芳华》赢得满堂喝彩。谁能想到,在舞台上自信绽放光芒的她,三年前还是一个羞涩胆怯的女孩。

“青少年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走进十五中的校园,这句醒目的标语便会映入眼帘。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如王榕一般学生的成长之路。

3月30日,2025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郴州市校园武术比赛在资兴市第三中学体育馆举行。该校初中武术代表队的队员们身着整齐的武术服,迈着有力的步伐走上赛场,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整齐划一。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昂扬的精神风貌。在太极拳项目中,学生何雨涵在一个转身动作中不慎失误,但她没有慌乱,深吸一口气后迅速调整状态,以沉稳的节奏继续完成后续动作。教练谭益波看着何雨涵的表现,感慨道:“武术不仅是技巧的比拼,更是心性的磨炼。通过练习,孩子们学会了面对挫折不放弃,学会了在压力下保持冷静,这对他们的成长来说是无比宝贵的财富。”最终,该校初中武术代表队夺得该项比赛集体一等奖。

体育竞技的舞台,就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生动课堂。在2025年郴州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中,该校高中女子排球队以“初生牛犊”之姿迎战老牌劲旅嘉禾县第一中学女子排球队。面对经验丰富的对手,队长黄家怡带领队员顶住压力,以默契的配合和顽强的防守赢下第二局。虽然,球队最终仅以2分之差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是,这支年轻的队伍用汗水诠释“团结拼搏、永不言弃”的表现,赢得了全场的掌声。

2023年,在郴州市第二十八届中小学生“英东杯”运动会健美操比赛中,该校取得高中街舞啦啦操全市第一名,高中花球啦啦操、初中集体街舞啦啦操全市第二名,高中女子排球、初中女子排球全市第二名,初中武术集体项目第二名、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24年,该校高三艺术特长生考取优异成绩,美术专业17人、舞蹈专业13人、器乐专业3人参考,全部过线。其中,由学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欧阳慧老师指导的高三舞蹈专业学生邓莎莎不仅拿到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专业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还取得了中央民族大学的合格证(破格录取资格)。

截至目前,该校已有300余名体艺特长生文化和艺术实现本科双上线。

美育浸润 智育提质

艺术点亮创新思维

在十五中的美育课堂上,艺术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不仅照亮了学生们的艺术之路,更点燃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为纪念我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该校舞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欧阳慧带领学生编排原创作品《无名的功勋》。这部作品以七一一矿为灵感来源,力图再现核工业先驱隐姓埋名、矢志报国的光辉历程,传递“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作品以舞寄情,融合了力量与流动,激励新时代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学生张浩在排练中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每一个动作都要传递情感,这让我学会了用艺术表达思想。在排练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力量和精神。这种体验是我在其他课堂上无法获得的。”

在湖南省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无名的功勋》一举摘下省级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学生们欢呼雀跃,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的艺术才华,更让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美育与智育的融合,在“课桌舞”大赛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4年10月,一场别开生面的“课桌舞”大赛在十五中举行。七年级193班的学生们以课桌为舞台,将现代舞与武术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少年强,中国强》。当音乐响起,学生们用整齐的击桌声模拟战鼓,充满了力量感和节奏感的动作,仿佛将大家带入了一个激烈的战场,感受到了磅礴的气势。

评委周肖霞老师赞叹道:“他们的创意让课桌不再是静态工具,而是承载梦想的媒介。”这场赛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更激发了跨学科思维——数学老师发现,学生在设计舞蹈队形时,自发运用了几何对称原理。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让舞蹈队形更加美观和整齐。“这说明在美育的熏陶下,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音乐名师工作室的“送教共研”活动,则将美育的边界扩展到更广阔的天地。2025年4月,周肖霞老师与桂阳县第八中学的师生共上音乐课。课堂上,周肖霞老师引导学生们用废旧材料制作乐器。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易拉罐做成小鼓,用塑料瓶做成沙锤。然后,他们用这些自制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表达对环保的理解。这种跨学科的美育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的力量。

劳动育人 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培育栋梁

在2024年11月的“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中,湘南学院的志愿者们来校指导学生制作纸飞机。七年级学生刘钰琪反复调整机翼角度后,终于让飞机在空中划出了优美的弧线。“原来科学这么有趣!”她兴奋地说道。这场活动不仅点燃了学生的科技梦想,更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践——从材料裁剪到试飞调试,每一步都需要耐心与协作。

学校开辟的“校内劳动基地”,如今已是学生们亲近自然、体验劳动乐趣的好去处。

即便是学习压力非常大的高三学生,也仍然坚持去基地参与劳作。他们拿起锄头,认真地挖土、播种。“挖土、播种让我放松身心。在劳动的过程中,我忘记了学习的压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我后续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中。”同学们笑着说。

“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学会了劳动技能,也让他们通过劳动学会调节情绪和心态,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带领着学生在劳动基地辛勤耕耘的老师说。

在十五中的特色课程中,劳动与体艺、科技的协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陶艺课上,学生们将湘昆戏曲元素融入器皿设计中。他们用细腻的双手塑造出各种精美的造型,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陶艺作品上。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

在3D打印创客教室里,学生们用科技还原舞蹈动作轨迹。他们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出舞蹈动作的模型,然后用3D打印机将其打印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更让他们将舞蹈艺术与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劳动教育不是孤立的,将它与体艺、科技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手脑并用’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通过开展这些特色课程,帮助学生们通过劳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副校长张剑表示。

从赛场上的热血拼搏,到舞台上的勇敢绽放,再到劳动中的实践探索,十五中以体艺为支点,撬动了“五育并举”的育人新格局。在这里,德育铸就灵魂的高度,美育滋养创新的土壤,体育锤炼坚韧的品格,智育与劳动教育则让知识落地生根。

当社团文化艺术节上,全场唱响《我们的明天》时,大屏幕上闪过年度荣耀瞬间:

舞蹈队《无名的功勋》勇夺省市级双冠、女排姑娘带伤拼搏蝉联市级亚军、邓莎莎等195名体艺生迈入双一流高校、武术队以0.3分优势斩获2025市赛团体第一……

“每个节目都是五育融合的结晶。”书记邱正春欣慰地说道,这里没有主角与配角,只有4000多名学子共同写就的青春华章。

湘ICP备10203546号
 湘公网安备 431003020001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9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