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昌才
在考场作文日益同质化、模式化的今天,如何让作文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困扰广大考生的难题。江斐斌老师的《跟着最美宋词畅练文笔》(2024年6月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宛如一缕清风,为考生带来了全新的希望。该书别出心裁地将千年前的宋词意境与现代考场作文有机结合,把文学瑰宝转化为实用的写作策略,为考生开辟了一条通向高分作文的新途径。
宋词意境“点亮”考场作文
开篇:营造“黄金三秒”吸引力。江斐斌老师深谙考场作文起笔之道,精研宋词,选点聚焦,将宋词意境巧妙转化为开篇的“黄金三秒”,凸显惊艳走心之功效。如,化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朦胧美来写议论文开头:“当数字化浪潮如雾霭般笼罩世界,我们更需要守护精神楼台的轮廓分明。”这样的起笔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兼具思辨锋芒,能迅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激发其亲切而熟悉的审美联想。再如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境对接青春迷茫;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以登高意象隐喻追寻理想的孤勇……经技法拆解后,都成为考生开篇的有力武器。
宋词意境与作文“猪肚”诗意叠加。宋词以缤纷具象铺展美丽画卷,以雅致意境凝聚丰富情思的写作技巧,为美化作文“猪肚”注入新鲜血液。宋词惯用的时空跳跃,更赋予行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的流动感。柳永“今宵酒醒何处”的虚实交织,暗合作文中双线并行的蒙太奇结构。而辛弃疾从“醉里挑灯看剑”到“可怜白发生”的情绪攀升,揭示“猪肚”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情感势能。
收尾:挖掘宋词意境的“豹尾”魅力。在作文收尾处,以宋词名句为内核,挖掘出宋词意境的“豹尾”魅力。比如引导学生将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空转换升华为情系苍生的家国情怀,把张孝祥“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的豪迈气魄嫁接到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之中。更精妙的是借鉴宋词“以景结情”技法,学会用“梧桐院落锁清秋”式的意境收尾,使作文在画面定格中完成情感升华,呼应考场作文的升华要求,这种结尾方式在千篇一律的口号式收尾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
宋词意境“提升”作文品质
构建意境素材库体系。江斐斌老师的《跟着最美宋词畅练文笔》构建了独特的意境素材库。每课精选的5首宋词,实则为5组意境。体系构建的好处:主题聚焦、文学比较、意象集群、思维进阶、写作应用,方便考生在考场上快速调用适配的古典意境。如“第十三课:千古兴亡多少事”,以“地理+历史+情感”三维坐标锚定词作,实现文学鉴赏、史料互证、写作迁移的闭环训练,这一课尤其适用于思辨性写作与文化遗产类考题。
直击考场写作痛点的训练。考场写作痛点:一是素材陈旧,缺乏新意;二是逻辑混乱,文章结构不清晰,段落之间缺乏衔接。三是语言平淡,缺乏文采,难以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四是情感空洞,文章缺乏深度,打动不了阅卷老师。五是扣题不紧,偏离中心,等等。每个痛点都有相应的训练,针对“语言平淡”,可以通过将古典意象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造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比如,将李清照的愁绪转化为现代学生的考试压力,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注重应试技巧与审美素养的精妙平衡。应试技巧强调结构、扣题、素材应用,而审美素养涉及语言的美感和意境的营造。要平衡两者,需要在遵循考试评分标准的同时,融入文学元素。该书注重应试技巧与审美素养的精妙平衡,确保宋词意境的运用自然流畅,恰到好处。如训练学生将“众里寻他千百度”转化为“在知识的海洋里千百度求索”,既保留了原有意境,又赋予了时代新解。其“三度转化法”,即温度(情感共鸣)、力度(思想深度)、亮度(语言美感)转化,让宋词意境精准命中评分点。
宋词意境“催生”高分作文
通过“意境嫁接”,教会学生将宋词意境与现代场景融合,如用“宝马雕车香满路”描写商业街的繁华热闹,将“醉里挑灯看剑”转化为书桌前备战竞赛的场景。这种依托意境、推陈出新的创造性转化,避免了陈词滥调,深化了文化意蕴,展现出学生对传统文化活学活用的迁移能力,这正是高分作文强调的“文化传承与理解”之体现。
“人无我有”的意境储备。当多数学生还在背诵“李白苏轼”等常见诗词素材时,熟练运用周密“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的雅致、史达祖“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奇绝的学生,已然在文化积淀维度形成了差异优势。这种“人无我有”的系统意境储备,配合“意境点睛法”,往往能使作文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
培育个性表达。“同境异构”训练,给定相同宋词意境母题,引导学生解构重组意象链,在统一审美框架内孵化个性表达。这种训练使学生在掌握意境运用规范的同时,培育出个性化表达能力。
在作文模板泛滥的时代,江斐斌老师的《跟着最美宋词畅练文笔》展现出独特的教学智慧,能为学生打开千年宋词的意境宝库,培育触类旁通的文学悟性。当考生在考场上运用宋词意境写出优秀作文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作文高分,更是在与千年文脉的对话中,完成了对中华美学精神的青春诠释。
(徐昌才,哲学博士,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与诗词文化研究,出版有《风情雅韵在宋词》《踏梦犹唱蝶恋花》等著作20余部,文学作品两次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