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唐丽
每日清晨7时20分,郴州市湘南小学的校门刚刚开启,副校长秦维的身影便准时出现在校园。教学楼、操场、实验室、图书角……她细致入微地检视着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暮色渐浓时,她办公室的灯光也随之点亮,教学规划、教务安排、师生反馈……她精研细琢着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
这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省集体备课大赛评委、郴州市培训师及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官,拥有国家部级“优课”奖、省市级现场教学比武一等奖、两次三等功等多项荣誉的一级教师,用日复一日的踏实步履,丈量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初心。
深耕一线
织就教学精进的“经纬网”
在秦维心中,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每天巡查教学楼时,她总会在教室外驻足聆听,观察师生状态,为课堂改革积累一手素材。她创新推出“5+30+5”(5分钟确定主题,30分钟学科团队深度研讨,5分钟汇报总结)集体备课模式。在她的带领下,该模式从文本解读到情境设计,以全新的研讨方式帮助一线教师开展多轮头脑风暴,形成新课标课堂教学方案。这种“研磨—推广—反哺”的教研闭环,推动湘南小学的课堂改革一举成为区域样板。
推门听课更是秦维的日常行为习惯。在一次随机走进青年教师黄文舒的语文课堂时,她发现黄文舒在阅读教学上存在“灌输式”弊端。当天放学后,她顾不上休息,带着《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案例集》与黄文舒逐句打磨教案。三个月后,黄文舒的课堂互动率提高40%,班级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借助“听课—反馈—跟进”的管理方式,学校综合成绩跃进全市公办学校第一梯队。
在湘南小学,三月有科技节,四月有阅读节,五月有英语节……这些都是秦维利用每日巡查留意学生兴趣点而精心策划出来的。新时代需要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育要注重五育并举。如今,学校学生制作的仿生机器人斩获市级奖项、校足球队拿下区级比赛第一名并角逐市赛……这些源于热爱的活动,正照亮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天空。
薪火相传
点亮教师成长的“共同体”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秦维为他们量身打造“理论+实战”培养体系。工作群里,她分享教学锦囊;休息时间,她主动与新教师谈心解惑。每学年邀请专家定制科学培训课程,设计“课堂突发情况模拟演练”环节。新教师夏雨苗每每提及秦维的“实战课堂”就感激不已:“秦老师发现我处理学生冲突困难,就组织我们进行角色扮演来分析解决问题,这些经验比教科书‘解渴’多了!”四年来,经她主导的岗前培训,已有23名新教师自信站稳讲台。
她还倾力打造“青蓝工作坊”,以陪伴备课、陪练技能、陪磨赛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黄丹妮要参加苏仙区第四届青年教师比武,秦维下班后特意陪同她一起留在录播室,帮她逐字推敲教学设计,逐帧调整课件节奏。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学校4名青年教师在市级教学竞赛中折桂,其中3人更是迅速成长为区学科青年骨干带头人,产生了“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良好辐射效应。
秦维的育人情怀更跨越地域。在千里之外的新疆课堂,她以“课标研读+本土课例创新”的设计,让边疆师生触摸教改脉动;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她分享的校本教研案例被评为优秀管理案例。作为省、市多项教学赛事评委,她将评审经验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养分,主持省级课题时带领团队采集30多堂课例数据,形成高质量研究报告,积极践行“实践—研究—转化”的专业精进之路。
以脚步为尺,以初心为灯,秦维在平凡的校园里,践行着“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誓言,以实实在在的担当,诠释着教育人的使命与荣光,书写出新时代教育者的奋斗篇章。